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报道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赵士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9  浏览次数:358
核心提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赵士宝
 1月的内蒙古大草原,虽然已入冬,却没有一丝寒意。

内蒙古地矿局正高级工程师赵士宝的办公室里似乎更加暖意洋洋。不久前,他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这样的殊荣对于搞技术出生的他来说,却显得十分平静。

当记者走进赵士宝的办公室时,他正和同事在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分布图前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干净整洁的书柜上,整齐陈列着《辞海》、《史记》等书。在交谈中,平易近人的他随和坦诚,加上一口标准的京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生于北京通州的赵士宝,198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同年进入内蒙古第六地勘院做起了地质员。经过30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他已是内蒙古地矿局总工程师。30年来,他任劳任怨,每天默默地工作在野外一线,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主抓生产技术的总工程师,他深知新技术、新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针对地勘工作实际,他分别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合作,组织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内生金属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型研究”、“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在矿山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和“内蒙古地矿局多源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个科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使质量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他提出要对每个地勘项目从立项、设计、野外施工到报告编写实现全过程监管,不留死角。同时,他还带领检查组东到额尔古纳市中俄边境,西到额济纳旗的戈壁沙漠,范围遍及全区三盟八市,展开了“地毯式”检查,先后完成了各类地勘项目检查368项,验收项目91项;完成设计审查295项,完成报告评审53项。在赵士宝的指导和参与下,内蒙古地矿局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初步探明了特大型矿床6处、大型矿床13处、中型矿床26处,探明了大型煤田7处、中型煤田7处。

野外勘探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难忘的。赵士宝说:“感受大自然的绿意对于地勘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出野外常常一走就是半年,走的时候树叶还没有发芽,回来的时候又是树叶全落的季节。”回忆起在呼伦贝尔地区找矿的日子,赵士宝感慨万千:“在野外,为了做地理剖面,大家一天只啃一个馒头。那时隔壁山上的其他分队附近有小卖店,伙食要比我们队的好一些。我们常常翻过一座山去蹭饭,大家在一起像一家人,同吃同住,虽苦但也甜。”

在工作中,赵士宝始终坚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除了对地质专业的学习,工作之余他喜欢阅读哲学类、文史类的书籍。他先后完成了吉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班全部课程,并学以致用,主持编写了《呼伦贝尔盟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指南》和《乌兰察布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两部专著,为地区的矿业经济发展及工业合理布局,加快资源转换战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他还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完成了《太平洋古陆的破碎消亡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板内构造岩浆活化》等5项国家科研项目,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

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赵士宝认为,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地质工作是一门认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使地质找矿得到升华。做脑力工作的一定要不惜体力,做体力工作的一定要多动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爱地质事业的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大胆创新实践,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多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工委和内蒙古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赵士宝(左一)在-200多米井下检查工作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级别服务对比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蒙ICP备1900331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40200014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证 蒙B2-2019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