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发现约4000千米巨型锂矿带
12月23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地质科研人员在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发现印支期稀有金属锂、铍和钨、锡成矿相关的花岗岩-伟晶岩带。
位于中国西部的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此前,该带西段新疆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了规模巨大的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但连接东西两个重要矿集区的青海还未有此类型的矿床发现。
据悉,2019年至2021年,针对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扎日尕那-草陇印支期岩体,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王秉璋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团队由东向西进行实地考察。经考察,岩体沿北西向断续呈带状分布,长约300千米,主体为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含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等一套高分异花岗岩组合。
此外,青藏高原北部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喀喇昆仑地块中部的扎日尕那-草陇印支期锂-铍-钨矿带,同时与该地块西部的喀喇昆仑印支期大红柳滩、白龙山锂铍矿和东部的川西印支期甲基卡等锂铍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长约4000千米近东西向展布的喀喇昆仑-草陇-甲基卡巨型锂矿带。
河南省地矿局发现一大型金矿
10月27日,河南省地矿局在南阳市桐柏县朱庄镇围山城一带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一特大型金矿。
共发现金矿体16个,初步估算可获得金储量31.55吨,属特大型金矿,通过后续工作有望突破50吨。这是河南省三年来金矿勘探又一重大成果。数十年来,河南黄金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二。
湖北大冶发现省内首个大型钨矿
1月,从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消息,在大冶市付家山地区新发现3.3万吨钨矿。至此,该矿区已累计发现钨矿5.84万吨,达到大型钨矿规模,改写了湖北省无大型钨矿的历史。
该矿区属于2016年省自然资源厅部署的“大冶市龙角山-付家山矿区外围铜钼钨矿普查”项目。该项目负责人孙孝峰介绍,大队结合已有地质资料,总结矿体分布规律,并利用高精度、大测深的广域电磁法、微动勘探等探测技术捕获到矿体信息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开展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精准定位找到矿体所在位置。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钻孔17个,13个孔发现了钨矿,最深的钻孔达到1230米,尤其是2020年在付家山外围施工的5孔,均发现了钨矿,经初步估算,新增储存量3.3万吨。
据介绍,该矿体厚度大、埋藏浅、经济可采性好,潜在价值达42亿元。“一般矿体厚度在30米到40米,而该矿体平均厚度为80米,最大见矿厚度达158米,而且矿体较富,是最低工业品位的2倍。”孙孝峰说。
重庆发现一处大型锰矿
1月,由重庆市地勘局205地质队提交的《重庆城口修齐锰矿深部扩大普查地质报告》通过了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地质调查院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并获优秀。该项目是有市级财政出资开展的城口锰矿整装勘查区第一批勘查项目,通过近五年的工作,提交了一处大型锰矿。
据了解,在修齐锰矿深部扩大普查项目实施过程中,205队通过找矿思路和找矿理论创新,以科学的找矿方法、最新的基础地质理论指导找矿实践,基于逆冲推覆构造理论建立了区内“叠瓦式”构造格架,提出并建立了“逆冲+走滑”的构造控矿模式,以此指导了钻孔布设,提高了钻孔见矿率,取得深部锰矿体勘查重大突破。该项目共实施钻孔16个,总进尺16678.81米,其中11个钻孔见矿;新增锰矿石推断资源量2409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另有潜在资源量3508万吨,表明矿区深部及空白区还有巨大找矿潜力。
修齐锰矿深部扩大普查项目找矿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城口锰矿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成果。截至目前,整装勘查区实施实施的第一批3个普查项目共提交锰矿石推断资源量5884万吨,修齐和高燕两个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大渡溪矿床规模为中型。至此,城口锰矿累计查明锰矿石资源量0.9亿吨、潜在资源超过2亿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为巩固城口县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