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还发现了用脂肪酸皂类浮选金属氧化物及非金属矿物,浮选工业也随之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到非金属及碱土金属矿物。
1925年以后,全浮选和优先浮选法就更加成熟,从而开始出现有关浮选理论的研究。1934年又引入烷基硫酸钠作为捕收剂;1935年引入了阳离子型脂肪胺类作为捕收剂。总的趋势是,药剂消耗下降,一吨矿石消耗药剂的量最低可降到10~30g。使用各种化学药剂控制浮选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复杂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与此同时,由于浮选理论的发展,新型浮选药剂的发掘研究工作,已不再是全凭经验、盲目的摸索,而是越来越具有科学性。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即生产了液体乙基黄药、固体乙基黄药、液体丁基黄药和白药、2号浮选油、固体丁基黄药及25号黑药、精制大豆油脂肪酸、戊基黄药及混合基黄药、31号黑药等。在20世纪60年代时除了磺化蒽油、仲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等,在20世纪70年代时除了阳离子型捕收剂——混合脂肪胺、试生产了羟肟酸钠、新型酯类起泡剂——56号、59号起泡剂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了许多选矿药剂厂,不仅能满足国内选矿的需要,还可批量出口。同时,选矿药剂工作者在研制、合成新药剂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合成了各种黄原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选择性捕收剂。例如:黄酸丙烯酯类——非离子“油”型极性硫化矿捕收剂;丁黄酸丙烯酯为铜、铅、钼硫化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硫化铁的捕收力弱;黄酸氰乙酯类,乙黄酸2——氰乙酯(23黄氰酸)可作为铜、铅、锌硫化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黄铁矿捕收力弱;磷胺类捕收剂,二苯基氨基二硫代磷酸——磷胺4号为方铅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黄铁矿的捕收力弱;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氰乙酯为硫化铜矿的捕收剂,捕收力强,选择性好,起泡能力强,药剂用量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N-乙丙醚基-O-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OSNO-234)对硫化锌矿浮选效果好,对方铅矿差,不浮黄铁矿;环己铵黑药,为硫化铅和氧化铅的浮选捕收剂;S-丙烯基异硫脲氯浮选辉钼矿;磺化烷基琥珀酰胺酸钠盐,为锡石浮选捕收剂;苯乙烯磷酸,为钨、锡等氧化矿的捕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