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报道 » 正文

浮选药剂的发展概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4  浏览次数:255
核心提示:浮选药剂的发展概况
 很早以前,人们就用粘有油脂的鹅毛从含金的矿砂中提选砂金。以后开始在工业中应用全油浮选,其最大的缺点是药剂(石油)消耗量大,开始时每1t硫化矿要加药剂1~3t。在1902~1912年期间,出现了新的表层浮选和泡沫浮选,在此期间广泛地进行了对于泡沫浮选法的探寻。1906年出现用强烈搅拌导入空气的办法,降低了药剂的用量。1912年发现重铬酸盐对方铅矿有抑制作用。1913年发现二氧化硫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发现硫酸铜可作为闪锌矿的活化剂。1921年发现含有三价氮和二价硫原子的可溶性有机化合物,可代替油类作为矿物的捕收剂。但是直到1925年才真正引用黄药作为硫化矿的捕收剂。1926年引用黑药作为捕收剂。黄药和黑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浮选工业的发展,使硫化矿的回收率大为提高,药剂用量大为减少,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降低了金属的价格,为贫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发现氰化物可以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方铅矿,用硫酸铜可以活化闪锌矿,提高锌的回收率;加石灰可以抑制黄铁矿,这就为浮选复杂的硫化铅一锌一铁矿石打下了基础。


 

1924年还发现了用脂肪酸皂类浮选金属氧化物及非金属矿物,浮选工业也随之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到非金属及碱土金属矿物。


 

1925年以后,全浮选和优先浮选法就更加成熟,从而开始出现有关浮选理论的研究。1934年又引入烷基硫酸钠作为捕收剂;1935年引入了阳离子型脂肪胺类作为捕收剂。总的趋势是,药剂消耗下降,一吨矿石消耗药剂的量最低可降到10~30g。使用各种化学药剂控制浮选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复杂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与此同时,由于浮选理论的发展,新型浮选药剂的发掘研究工作,已不再是全凭经验、盲目的摸索,而是越来越具有科学性。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即生产了液体乙基黄药、固体乙基黄药、液体丁基黄药和白药、2号浮选油、固体丁基黄药及25号黑药、精制大豆油脂肪酸、戊基黄药及混合基黄药、31号黑药等。在20世纪60年代时除了磺化蒽油、仲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等,在20世纪70年代时除了阳离子型捕收剂——混合脂肪胺、试生产了羟肟酸钠、新型酯类起泡剂——56号、59号起泡剂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了许多选矿药剂厂,不仅能满足国内选矿的需要,还可批量出口。同时,选矿药剂工作者在研制、合成新药剂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合成了各种黄原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选择性捕收剂。例如:黄酸丙烯酯类——非离子“油”型极性硫化矿捕收剂;丁黄酸丙烯酯为铜、铅、钼硫化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硫化铁的捕收力弱;黄酸氰乙酯类,乙黄酸2——氰乙酯(23黄氰酸)可作为铜、铅、锌硫化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黄铁矿捕收力弱;磷胺类捕收剂,二苯基氨基二硫代磷酸——磷胺4号为方铅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对黄铁矿的捕收力弱;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氰乙酯为硫化铜矿的捕收剂,捕收力强,选择性好,起泡能力强,药剂用量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N-乙丙醚基-O-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OSNO-234)对硫化锌矿浮选效果好,对方铅矿差,不浮黄铁矿;环己铵黑药,为硫化铅和氧化铅的浮选捕收剂;S-丙烯基异硫脲氯浮选辉钼矿;磺化烷基琥珀酰胺酸钠盐,为锡石浮选捕收剂;苯乙烯磷酸,为钨、锡等氧化矿的捕收剂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级别服务对比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蒙ICP备1900331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40200014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证 蒙B2-20190093